男女結婚往往是一時衝動,不會想太多,多半是結婚後才真正開始了解對方,運氣好雙方一拍即合,運氣不好,個性、生活習慣、家庭關係、生活價值觀不同,能適應者維持婚姻,不能適應者離婚。

我認為,讓這樣隨機的狀況持續,就是讓人類活得很痛苦罷了,應該要能有辦法針對這件事進行預測,我個人觀察許久,覺得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具備結婚意願」,為了鑑定這件事,我建立三個指標,大體越符合就可知道這此人越有心結婚。

1.會想生養小孩。
生養小孩延續血脈是傳統結婚核心主因,如果不是基於生養小孩的有形無形成本高到一定要兩個人結婚並透過法律來約束並保障雙方權利,根本可以不結婚啊。

是以說得極端點,如果夫妻任一人不想生養小孩,這兩人就不該結婚。當然人會因為任何原因想結婚又不想生小孩,有小孩也不保證日後一定不會離異,但要知道,只要兩人之一沒有生小孩的意願,這兩人想結婚並好好維繫婚姻關係的可能性就會降低很多。

這個意願可不是隨便說說,必須要有金錢時間跟體力支持,亦即真要有心,雙方都會去算這個成本、預存這筆錢,甚至提早看閱一些教養相關的書籍。如果一時作不到,也該有意願要努力達到。

2.願意融入伴侶人際圈,也願讓伴侶融入自己人際圈
一個人不可能像孫悟空一樣從石頭裡蹦出來毫無至親好友可言,如果決定要結婚,一定會想介紹伴侶給這些重要的親友認識,期望他們也能發展出良好的互動。而愛屋及烏更是人的本性,喜歡一個人,一定會連帶對他最好的朋友、最重視的親人也抱持基礎善意。

是以如果一個人聲稱要結婚,卻連伴侶的至親、摯友都懶得應付,或者反過來不願讓伴侶打入自己的人際圈,這個人對這段關係的心態一定有問題。

3.對婚後一起生活的模式有共通願景
注意,這邊用的詞彙是「一起生活」,亦即覺得結了婚也可以跟伴侶分隔兩地一年見幾次面沒關係的,本就不該結婚。感情,不是靠激情來維繫的,而是靠日積月累貨真價實的良好互動來維繫,這才能讓雙方從神經層次產生信賴與依賴感。

這指標又包括「共同願景」四字,亦即對未來婚姻生活有想法,還得另一個人同意,比如一個人想出國發展,願意帶著伴侶一起走南闖北,另一個人卻只想要在家鄉奉養雙親,這就是有想一起生活,卻沒有共通願景。若始終沒法心甘情願在這些事情上取得一致共識,甚至沒事還會爭辯一番互不相讓的,就根本談不上結婚意願。

這個願景若要細論,還包括1.對錢的用法、2.對子女教育理念、3.對雙方長輩的奉養方式,這三件要事都必須取得共識。尤其想歸想,其實很容易流於嘴炮,因此,最好的檢驗方式,就是得要同居看看,如果沒有同居經驗,這個婚後的生活願景就有可能只是鏡花水月。

後記:
會有這文章,說來是因為我受夠了,我原本以為,這種問題之粗淺,根本不該由我特別撰文回答,問問自己家族長輩也該知道,但我實在遇到太多次跟客戶交待「要先確認對方有結婚意願才能交往」,之後客戶被分手,然後分析起來往往發現客戶選擇的人根本沒有做好結婚準備啊,只是出張嘴客戶就信了......,怎麼能夠發生這種事情?我終於決定寫這篇文章!

本文不是想做什麼邏輯推論構築什麼理論架構還旁徵博引,沒領國家研究補助沒那閒工夫,只是單方面陳述我所觀察到的法則。若有人認為可以自外於這些指標,以我來看,我只會認為那是出於自我感覺良好下的控制錯覺,我也絕不會花費任何時間去辯論這件事。

此外,2016年3月,無意間從臉書上看到紐約時報針對類似議題寫了篇文章〈如何確定結婚意願〉,我覺得很棒,順附連結在此:
http://cn.nytstyle.com/style/20160325/t25marriage/zh-hant/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結婚
    全站熱搜

    占卜師子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