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占問感情的客戶,若遇到不是很好的對象時,都期望對方有改變的契機,也會因此頻頻問我:性格會改變嗎?其實就占星來說,人的秉性脾氣跟天賦是出生那刻就決定的,我們不可能改變自己的生時,所以也不可能改變自己與生俱來的的命運。個人在閱讀心理學研究文獻時,也偶然看到一條相似的有趣記載,適足以成為天賦秉性不易改動的旁證。
國內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曾志朗,在學生時代為了研究短期記憶的生理機制,特別去拜訪聖地牙哥榮民醫院裡的一位病人,尼克。尼克因為擊劍練習時傷到腦部海馬迴(hippocampus),從此開始有了失憶的毛病。原來,自從腦傷復原之後,尼克就失去了把眼前剛經歷的新事件存到腦的永久記憶系統中的能力,也很難學會新的事物。由於曾志朗的英文名Ovid Tzeng,引起了尼克的興趣,於是雙方開心的攀談了起來。
當時尼克說:「Ovid?不就是希臘羅馬時代的那個大詩人嗎?你怎麼會用了這個名字?你讀過他的詩集嗎?那些神話很美、很有趣,是不是?Ovid說孔雀的身上有一百隻眼睛,你,信不信?還有你的姓拼成Tzeng,很奇怪,如果沒有後面的G,Tzen,我就會以為你是瑞典人呢!」
但是當曾志朗因故暫離一下,回到研究室時,尼克又一臉陌生的看著他,於是曾志朗不得不重新自我介紹了一番:「嗨,尼克!我是加大河濱分校來的Ovid Tzeng。」尼克在叫他把字母拼出來給他看後,很高興的說:「Ovid?那不是那個希臘羅馬時代的大詩人嗎?你怎麼會用這個名字,你喜歡詩嗎?你讀過他的詩集嗎?那些神話很美、很有趣,是不是!Ovid說孔雀的身上有100隻眼睛,你相不相信?」
曾志朗自言當時心中的震撼:「好像在重複看同一部電影,同一段對白。」
相關的文獻可參考《科學人雜誌》2005年3月號〈記憶哪有情意重要〉。
這件記事引起我興趣的主因在於,「這個失去短期記憶的病人,前後兩次的發言與思維模式真是太像了!!」
像的不僅是他因為看到Ovid而聯想到同一個詩人,也包括尼克在之後的對話裡,主動提到他以為曾志朗是位瑞典人的事:「其實啊,你的姓也很好玩!Tzeng如果把最後一個字母G去掉,剩下Tzen,我就會以為你是個瑞典人了!」
這太有趣了:一個失去短期記憶的病人,為什麼一瞬之間的反應如此類似?同樣是姓氏,他也可以跟曾討論拼音的問題,又或者針對曾氏是亞洲人的事發表議題,但是尼克前後兩次的反應卻如此一致。這代表什麼呢?這代表人的思維跟人際反應的模式,基本上是不大容易變的。同樣的刺激,再發生一次,人會做的直覺反應基本上應該就是那幾種,是不會變的。
這個偶然的事件,旁證了命理研究裡常被探討的一個概念:命是不會變的!概因命是性格的結果,而性格又是人各種行為與反應的累積,每個人面對刺激引發的直覺反應與行為,基本上又是出生時就注定不會變的,那麼,命果然是不會變的啊!
當然,古代的名卜者野鶴老人曾提過:「聖人作易,原令趨吉避凶,若使吉不可趨、凶不可避,聖人作之何益,世人卜之何用」翻成白話,就是認為如果占卜不能改變命運趨吉避凶,幹嘛沒事搞這一堆鳥爛出來啊?文中有個例子,有人欲渡江索債,結果占有一個危亡之卦,野鶴勸他過了凶時再去,結果先渡河者,盡葬江底矣!而求卜者過了凶時再去,果安然無事。
不過照我的論點,一般決策意外當然可以靠占卜避開,但是如果涉及命中性格困境,基本上是解決不掉的!比如一個人就是看重外貌跟錢財而不關心人品跟對方實際的付出,做決策又老是衝動行事,就容易遇到感情問題,這種結構性困境,就算每次有了對象都跑來卜,結果還是不會好。又好像比薩斜塔,從開始建築那一天起,就註定了它傾覆的命運!!因為根基出了問題,所以每年就是會慢慢歪斜,一般的修補也不過就是減緩它歪斜傾倒的速度罷了。
後記:
本文是在2005年的9月22日發表於磨子森林的私人研究筆記,現在打撈回來分享於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