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因為無意間又看到了「扁鵲見蔡桓公」這則寓言而有。

近年來隨著我對占卜、占星越理解,就越謹守著前人的規矩「不問不占,不因事不占」,翻成白話就是「問卜者沒明確的問題就不解卜、對分析該問題沒有明確需求,也不解卜」,亦即若是因為好奇、因為一時興起,也沒啥具體疑問,就跑來找我問卜,我多半直接說那沒什麼好看的,直接推掉。很多人覺得奇怪,但那是對命理分析的特殊性不夠瞭解。

《韓非子.喻老》講過一則「扁鵲見蔡桓公」的寓言,拿來形容這種特殊性倒很貼切:命理分析很類似看病,患者需要具備病識感,願意與醫師溝通,才能較精確診斷出問題。亦即問卜者本身若無病識感,占卜師就算洞燭機先,點出問題,問卜者反易認為是占卜師妄言了。

我沒有扁鵲的好心,一看到病徵就覺得好像有責任該要跟客戶說明。尤其根據早年經驗,多數因為好奇而來的問卜者,總愛問些當下還沒遇到、沒有迫切需求的問題(比如根本無心、無暇戀愛卻要問桃花、比如根本還在唸書只想著玩樂,卻要問工作進財),而且這種客戶有個特色,當我試著跟他們溝通,建議他們不如不問並解釋原因時,會發現到這類客戶毫無耐心理解,只是一味要占卜師給一個能滿足他們好奇心的分析,好像是在看場馬戲表演一樣,然後只要答案不如己意,又單純把這類忠告當作是占卜師為了顯示自己的本領,故意作出的負面預言。這種分析最後往往就是不歡而散!

所以後來我的態度轉成「等客戶明確感受到問題了,想跟我求助,我才會說明我的觀點,並提出解決方案,而如果真的無法解決,我也會直言相告,讓客戶有點心理準備」。

為了確認我的客戶有病識感也真有疑惑,我做了很多嘗試,比如問卜前會再三跟客戶溝通,以確認客戶真有需求;比如,改計時制為收費制,讓客戶有點概念,知道自己應該會想問什麼才來找我;比如,改固定駐店為預約制,以確保我的客戶來找我時是有計畫的,而不是率性而為想到就做。

實測之後發現這樣分析起來,占卜當下確實就是比較容易切中要害、賓主盡歡,事後比對預測準確率也明顯上昇。只是對那些因好奇、因煩躁而來找我的客戶來說,他們大概覺得我真是性格乖僻吧!這個嘛...,也沒辦法,我真是盡力了。

文末另外收錄「扁鵲見蔡桓公」的簡譯與《韓非子.喻老篇》這段寓言的原文。

簡譯:
扁鵲第一次晉見蔡桓公,花了點時間觀察,然後說:「您有點小毛病,不醫治恐怕要加重。」桓公自認沒病,私下拿這件事跟人說「醫生喜歡給沒病的人治病,以此顯示自己的本領。」之後扁鵲又晉見桓公兩次,都說:「您的病況又加深了,不及時醫治怕會更嚴重哦」。桓公依舊不理睬,還為此不高興。

最後,扁鵲遠遠望見桓公就跑。桓公特意派人問扁鵲原因,扁鵲說:「最初桓公有小病在表皮,燙熨就可以解決;後來進入肌膚,還可以靠針灸;接著深入腸胃,那還可以靠湯劑;等到病入骨髓,那可就藥石罔效囉,只能聽天由命啦,沒辦法,我只好來個眼不見為淨。」

之後過了五天,桓公身體疼痛,派人尋找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桓公就這麼病死,離扁鵲第一次晉見不到四十天。

原文: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閒。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鍼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居五日,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arrow
arrow

    占卜師子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