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陳為廷,藉由列席立院之便,抨擊站在備詢台上的教育部長蔣偉寧「說謊、偽善、不知悔改」,要蔣道歉外,並說明了原因。於是引發了一場到現在都沒停下的議論:禮貌到底重不重要?

到目前為止我認為比較中肯的評論是「禮貌很重要,只是有些事情,比禮貌更重要,比如你覺得你的政府貪污腐敗,你逼不得已跳出來搞革命的時候,那就不用講禮貌了。」

除此之外的狀況,禮貌是很重要的,不然試著出門一天,見到每個人,開口每一句話一定要加三個字:「X你X」,最好用台語,看能不能好好活著回家,我想這樣做一次,一定能體會到禮貌在生活裡的重要性。

但兩千兩百年前曾有一個人,是堅持不講禮貌的,他也為此數度付出極大的代價,他也很清楚自己有這個毛病,但堅持絕對不改,這個人就是劉邦。

劉邦能擊敗項羽統一天下,當然是因為他有很多優點,但「不講禮貌」,卻是個跟隨他很久的惡習,更是明顯的缺點。他因為年輕時喜歡混黑道,是個小幫派頭頭,肅侯雍齒、武侯王陵、趙王張耳都是他年輕時混跡江湖就認識的各幫大哥。他以俠客自居,輕蔑禮教之餘連帶也看不起儒生。

因為劉邦本就是個不懂也不講禮貌的地痞,加上他起兵時48歲,年紀比許多人都大,所以舉止就更粗野了,當時有儒者酈食其投靠他,他一邊洗腳一邊接見,酈食其就說「我好歹年紀比你大十幾歲,你卻邊洗腳邊接見我?這粗野毛病不改也想抗秦!」看紀錄,劉邦是立刻道歉請酈食其上座,還重新整理整理衣服,再跟他談。

我本以為「經過這一次,劉邦應該有改掉這毛病吧?」根本沒有!後來楚漢相爭,九江王英布被隨何說動反楚,卻給項羽擊破,一無所有跑去投靠劉邦,劉邦一樣邊洗腳邊接見,英布氣得差點想自殺,回到劉邦為他準備的宅邸一看,美侖美奐,跟劉邦自己的府邸一樣,覺得劉邦應是真心待他,只是性格有點粗野,也就算了。

但也有人是氣不過沒法算了的,這個人就是魏王魏豹,本來投降劉邦,結果一陣子之後,藉故返鄉探親就反了,劉邦派了酈食其去說服他,魏豹說「劉邦這個人做事粗俗,沒事問候人家老母,每次開會,我都是咬著牙齒忍氣吞聲,要我再次歸順,辦不到!」後來劉邦又把他打服,大抵覺得自己有點責任,也沒殺了他,依舊任用。

因為劉邦這毛病實在嚴重,蕭何、陳平,都曾當面跟他講過,蕭何那時勸劉邦用韓信,就說了「你平常對人那麼粗俗,人家怎會相信你真要重用他?非得先齋戒沐浴築壇拜將才行!」

陳平跟劉邦討論「如何搞定楚軍」時也說「項羽這個人,看來待人有禮,卻不願多給人好處,所以總留不住人才;您是願意給人好處,可惜待人粗鄙,有氣節的人不想來,只會來些貪財的。以您願意給人好處的優點,結合項羽待人有禮的特質,那還不早早天下歸心一統江湖?現在只好設法離間項羽的君臣關係。」

看楚漢爭霸前後數年,劉邦之「不講禮貌」就聞名於世,到了統一天下當上皇帝,這毛病依舊不改,商山四皓就為此藉故隱遯,死不去朝廷出仕。

鬧最大的一次,是他去女婿趙王張敖那邊玩,因為是女婿,他當然就更放肆啦,張敖倒是很認命,但張耳以前的食客貫高可就不爽了,氣得想殺了劉邦,張敖說:「皇上英明神武、一統天下,又救過我家上下,還是我岳父,他待我粗俗點,也不算什麼,是我不夠仔細盡心,才會讓他不開心,怎麼還敢對他生氣甚至行刺他呢?這種念頭可千萬別再有了。」

但貫高氣不過,真的瞞著張敖在劉邦必經之處安排了一場行刺,只是劉邦嫌那地方名字不吉利,臨時改變行程,所以沒事。後來貫高的仇人跟劉邦揭發了這件事,劉邦氣的想把張敖殺了,又怕有誤會,刑訊時很審慎,反覆確認這件事跟張敖毫無關聯,才放人。大抵也覺得這整件事跟自己「不講禮貌」的毛病脫離不了關係,所以也放了貫高,貫高說:「我忍受酷刑,堅持到現在,只是為了證明我君主的清白,但因為我當年一時氣不過,害死這麼多人,我也沒臉活下去。」於是自殺。

我一路追蹤劉邦的「不講禮貌史」其實挺佩服他的:怎能一個不講禮貌的毛病,不僅他自己明白得很,還人盡皆知,也真的讓他沒法收攬人心,推遲統一天下的速度,害他給人背叛、給人行刺,他還是能堅持到底!?真是到了父母愛之、朋友勸之、師長教之、臣屬叛之、賢人遠之,依然無法撼動他一根腳毛的地步。

其實我有點懷疑,也許劉邦是故意的吧,就是藉由這種方法來做試探跟篩選:「反正這點小委屈都受不了,大抵日後也不會太忠誠。」說來這方法可能也真有點用,看張良、周勃、曹參的紀錄,都不曾嫌過這件事,這些人對劉邦也真是忠心耿耿一路相隨沒話說。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劉邦 英布 蕭何 陳平
    全站熱搜

    占卜師子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