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錦囊秘法(之一)
或問曰:「假令占防災慮患,若得子孫持世,自是無憂;若得官鬼持世,驚惶必見。倘卦中並不現者,何以決之?」
予曰:「一卦不見,再占一卦。再占不現,次日又占。昔人泥其不敢再瀆,所以無法。易云:『三人占,聽二人之言。』古人一事既可決於三處,今人何妨再瀆?
予生平以來,稍得其奧者,全賴多占之力也。事之緩者,隔日再占,事之急者,遲遲又占。不拘早晚,不必焚香,深夜亦可占之。只要單為一事,如心懷兩三事而占卦者,非一念之誠,決無靈驗。」
假令占功名,或是官鬼持世,或是子孫持世,得其一者,得失已知,不必占矣。不可厭其子孫持世,務必求其官鬼持世而後已,此非理也。他可類推。
倘一事而與眾人同其禍福者,各占一卦,決之更易。即如行舟遇暴風,家中防火燭,人人俱可占之,但有一卦能得子孫持世,皆同無患。又如占疾病,病人自占,若不得六沖之卦,一家俱可代占。中有一人得六沖卦者,或系近病久病,吉凶自了然矣。此法名為「賽錦囊」。予幼時止會占卦,不知裝卦,照此全圖裝排決斷。少經離亂,危處叨安,賴此之力也。
但予還有秘法,一併教人。凡關一己之禍福者,只宜暗中卜之,照前決斷,不可令人在傍。占過之時,吉凶自知,切不可將此卦又問識者。爾若安心問人,神亦早知,所得之卦,定有深奧。寧可存此卦帖,待事過之後然後問人。
子鳴譯文
有人看完賽錦囊的使用說明,就不免問啦,如果占卜一件事的吉凶,得到子孫持世,當然就是沒事,占卜出官鬼持世,就怕會有凶險,要是占卜出來,既非子孫持世,又非官鬼持世,那該怎麼知道吉凶呢?畢竟八八六十四卦,不是只有子孫持世跟官鬼持世兩種狀況啊。比如起出個乾為天卦,就是父母持世。
野鶴說:「起一卦沒看到子孫持世,也沒看到官鬼持世,那就重卜一次,再起一卦,就一直丟銅板起卦,直到卜出子孫持世或官鬼持世為止。以前的人怕瀆神,所以會無法理解賽錦囊,但是看看《書經》就提過這樣一個道理:『找人占卜一件事,要少數服從多數,找三人問卜,有兩個人意見一致就聽他們的』古人占卜一件事都可以找三個人,我們為何就不能重複占卜呢?」(附帶一題:子鳴我考證過,這句話是出自尚書洪範篇,而非易經,這應該是當初版本弄錯或野鶴本人搞錯了)
在我學占卜的過程裡,就是靠不斷重測來掌握占卜的技巧的,一件事如果不急,就隔天再問,要是很急,占卜完後稍等一下,就可以再占。不用看時間,也不必燒香,就算半夜也可占卜,重點是問題要明確針對一件事,如果心中同時想著三四件事,也沒沈澱思緒,沒想清楚就要占卜,不是確定只問一事,那就絕不可能靈驗。
因為可以不斷重測下去,有人就不免一定要占出想要的結果才甘心,但占卜不是在玩幸福靈簽,還玩支支是好簽的把戲,重測一般得到明確吉凶答案後就不該再測下去啦,比如占卜功名,只要重測到出現官鬼持世或子孫持世,二者之一,就知道這件事的吉凶啦,這時就不該再重測下去啦。不能因為子孫持世代表考不上,就無法接受,還非得要重測到出現官鬼持世為止,真這樣搞就不是占卜啦,是在求安慰啊!
如果要占卜的事,會影響一群人的吉凶,比如在同一艘渡輪上遇到了暴風,或者同住一棟大樓,想看會不會有火災。跟這件事有關的人都可以針對這件事占卜,只要有一個人占到子孫持世,那大家都不會有事。如果是要占問疾病,病人自己也已經占卜過了,只要他占卜出來的不是六沖卦,他的家人也都可以代為幫他占卜,只要其中一個人起出六沖卦,那麼在對照這是急病還是老毛病,就可以知道吉凶了,之前就說過,占到六沖卦,急病可以不藥而癒,老毛病調理再久,也都不見得會好。這一套方法就是標題講的「賽錦囊」!我年輕時只會占卜,也不知該怎麼去排八八六十四卦各爻的五行關係,也不知世爻應爻怎麼看,完全就是靠著對照之前附的「八卦全圖」來看吉凶,年輕時流離失所,又逢戰火,能夠在危急的時候死裡逃生,都是靠了賽錦囊。
此外,我還從中體會出一些訣竅,順便在此說一說吧,凡是要問的事只跟自己相關,只能自己占卜,別讓旁人知道。占卜完以後,根據賽錦囊的原則來判斷,當然就知道要問的事是吉或凶囉,這時還要相信這次的占卜,絕對不要再拿占卜出來的卦象去問懂占卜的人,如果你存著要問人的心,得到的徵兆,就會不穩定,不能肯定那吉凶徵兆的解讀,是該照賽錦囊還是該照你想問的那個人,不如等事過境遷之後再拿出來討論。
子鳴20090802註釋
這段文字原本很長,想想還是截成一小段一小段翻譯吧,不然一次太多也實在有點累。不僅我寫很累,我想看的人也很累。
這段話,有兩個要點我覺得很有趣,第一就是對於重測問題的探討,,野鶴的技術,認為重測不會干擾占卜的穩定性,這跟我用塔羅牌占卜的經驗類似,我有遇到客戶找我重測的,有時也不見得跟我明說,又或者隔了一段時間來找我問同一件事,我根本也忘記了,還是客戶跟我說這次占卜的結果跟上次一樣我才知道,因為我的經驗裡,重測確實有其穩定度,所以我認為野鶴的經驗也是可信的,除此之外,根據我的測試,野鶴老人所授的技術,穩定度還更高。所以儘管這學習的過程中,我耗費許多的心力,依然覺得值得,這件事我在前面幾章的翻譯文裡都已經一再提到,就不多說了。
除了重測這件事之外,另一個重點,就是關於「還停留在賽錦囊階段的初學者,寧願自己等結果出來印證,也不要拿占卜卦象問人」這件事,也就是要「存而待驗」。之所以有這條記述,主要是因為賽錦囊秘法的吉凶論斷原則,跟真正的文王卦是有落差的,賽錦囊畢竟只是個為了普及易術而設的簡易入門法,理論模型與完整的文王卦技術有別。所以還在用賽錦囊階段,就不宜拿卦象去問已有在學文王卦的人,甚至說,如果自己已經學過文王卦,也不宜在使用賽錦囊,這會讓自己所依據的理論體系混淆,反而提高了占卜的失誤率。
這主張跟我塔羅牌研究的實際經驗也相仿。曾經有一段時間,對塔羅牌有不同心得體會的研究者們,利用網路平台,來討論手邊的牌例,最後發現到:他人的牌例是沒法討論的,一個對占卜師來說極少出錯的原則、牌義,透過網路用來解釋他人的牌例反而常見失誤。想想也對啊,以牌義來說,同一張審判,大家吉凶的觀點就常有不同。
不過,如果是同一理論體系下的占卜師,儘管程度不一,要互相討論牌例卻是可行的,比如我有個朋友學過我的技術,人在中國工作,某日因為一個合作案出問題,於是透過msn問我:「他在談一合作案,能談成嗎?若談不成問題在哪?牌面如何......」我根據他所抽的牌面解釋之後,他豁然開朗。事後說,他最初怎麼看都覺得牌面不差,不解為何遲遲不成,所以特別問我,原來是漏看了幾個重點。
也因為這層認識跟實務經驗,我個人後來對於透過網路平台討論塔羅牌例的行為就興趣缺缺了。包含有些慕名而來的網友,自行占卜以後,拿了牌面就硬是要來問我吉凶,我也一概都是敬謝不敏,這整個行為,基本上就是拿塔羅占卜當籤詩一樣四處問人,這就是沒理解「存而待驗」的道理,況且如果一定要這樣做,為何不乾脆去拜神求個籤詩算了?
進一步說,占卜要能討論必須構築在同一理論體系之下,但只要不是我親傳親授的學生,不管他們看的塔羅入門書籍是什麼,一定跟我的理論體系有出入,塔羅牌是很自由的,以致於到目前也沒出現一個類似文王卦這樣廣泛統一的理論體系,每個占卜師都會有他個人的見解,既然這樣,拿個牌面給我,又有什麼好討論的呢?至於那種等而下之假討論真問卜的行徑就更不用說了,明明一個稍待幾日就可以得到答案的問題,還要假討論之名請教別人的看法,這哪像是在學卜呢?其實就是在問卜啊,如果真要這麼做,又不是沒有免費問卜的平台,直接問卜得到的答案不是更精確?
不過這段文字我翻了一下,有些版本甚至還找不到,但我認為這段文字說的沒錯,而且「賽錦囊」就是要加入這段文字的提示,才是說明完整的,據此認為應該確實是野鶴原本就留下的記述,少了這段說明,賽錦囊就的原意就很容易被曲解,野鶴儘管千叮嚀萬囑咐說了,這是為了普及易術而設的方便法門,稍微理解文王卦的五行生剋之理以後就別再用了!《卜筮正宗》作者王洪緒還是批評「賽錦囊」是:「侮聖人之易,迷後世之途!」又說與其要用賽錦囊,不如直接擲茭還方便點,完全不會想到這是為了誘發學習興趣而設的方便法門。不過就我的想像,應該是有人拿了賽錦囊的占卜結果去問王洪緒,卻因為這個技法跟正統文王卦頗有差距,所以給王洪緒拿出來痛罵了一番。只能說野鶴倒楣,早生了幾十年,而且搞不好因為版本不一,野鶴講的這些話還給人漏印了。
其實野鶴提到的「重測」跟「存而待驗」這兩個概念,在我看《增刪卜易》之前,就因為研究塔羅占卜而理解了,只是我從不公開跟人說,我總以為講這些實務面的體會,一般人程度不見得跟得上、聽得明,更不會因此感謝我,不如乖乖閉嘴,讓他們自行琢磨吧!今天因為翻譯進度寫到這段文字,又看到有人批判過這樣的技術,不免花點心思拿我的實務經驗跟看法說明一番,一方面這些小地方的討論,也讓我覺得野鶴老人實務方面真是很強很強,我一般給人最大的恭維,也就是千錘百鍊!這人真是值得「千錘百鍊」這四個字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