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因為對於各個產業的獲利狀況感到興趣,想說如果能夠知道各產業的獲利狀況,客戶要想做生意,我比較能給出一個高報酬的方向,特別去找了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的資料來看,去查國民所得統計項下的國內生產及要素所得,主要是想看固定資本消耗(營運成本)、受僱人員報酬、營業盈餘(資方利潤)這三樣,初步看完的感覺是:

1.太過專業的工作(如醫療)、太過耗損導致找不大到人的工作(如家事服務、快遞),資方都比較不容易從員工身上多撈到錢,資方可能得養十個人,才拿得到一人份的獲利,同理,餐飲業其實沒那麼好賺,營收有六成都用在員工身上了,亦即一間咖啡館得能養活三個正職,老闆才算有拿到屬於他的那份薪水,意外的是,在營造業,這傾向更嚴重,員工薪資還佔獲利七成,難怪某個營造業的朋友說實在難做斃了。

2.資方會賺錢的產業,大抵得要有某種跟錢、跟專業無關的門檻,讓一般人不易投入(概言之,就是非要有門路不可),比如瓦斯行的員工辛苦,但瓦斯行老闆可是很賺錢;批發零售業員工不好賺,但批發零售業的老闆很賺;清潔工難賺,但找得到包案的清潔公司老闆好賺。

3.雖然一模一樣要靠業務,但是保險業員工的獲利佔比近七成,相反地,房仲業老闆獲利佔比近七成。這是件妙事,照我對這兩個領域的理解,保險業務是比較可以長久經營的,有人脈的業務無法被取代,自然分得多了;房仲業則是做再久,人脈也不會累積,收入就難以成長,老闆也不會覺得該分業務多一點。

本想進一步統計各行業的從業人員數,來算每個產業的人均產值,預估該領域的報酬率,但幾個細部的從業人數容易浮動,覺得對不大起來,就算啦。

下附總體統計資料庫使用簡圖,步驟二第一欄選年份,第二欄選行業,把底下合計以前的行業都選完,第三欄找固定資本消耗(營運成本)、受僱人員報酬、營業盈餘(資方利潤),下方第四欄點選原始值,再按下方「繼續」就會跳出步驟三的視窗顯示當年度各行業的資訊。

本來步驟三應該是出現一大筆資訊,但我心血來潮,只選用「合計」,想順便研究一下這幾十年來,資方獲利跟勞方薪資的分配狀況,用佔比去看,會發現勞方是越拿越少啊從55%變成46%,有一部份是因為固定資本消耗上升,從11%變成16%,侵蝕了勞工分潤,,另一部份則是因為資方獲利越拿越高,從33%提高到37%。

總體統計資料庫  

 

arrow
arrow

    占卜師子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