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兩天有人抗議國文課程文言文比例過多。現代台灣人要不要花費心思,去學習一個可能這輩子都不會用到的文體,這是一個問題:我們的學生在學文言文的時候,這些學生未來的外國競爭對手,卻是花時間在學習物理、數學、外語、程式撰寫、與經商實務。

但我更關注的是,國文課學的東西,能不能提昇我們未來國民的表達能力,還是反而降低思辨能力?這又是一個問題,說來搞不好還更為嚴重些。

少時總以為國文課本所選文章該有不少名篇,成年後發現狗屁不通的文章一堆,了不起到PTT鄉民水準。讀來真是浪費生命。隨手舉個例子,賈誼〈過秦論〉鼎鼎有名,被選為高中國文,該文把秦覆滅的原因歸之於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不施仁義。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則說,其實只是秦剛統一天下得意忘形,忘了要改戍邊制度罷了:原本戰國時期,成年男子每年服役三天,糧草自備,路程只要半天,秦統一天下,沒改舊制,一樣每年服役三天,但國家大了,路程變成半年,糧草還一樣要自備!這還讓人活嗎?且從這點來看,秦之亡反而是因為尊循先王之道,沒有順時而變。漢代反倒不尊先王之道,改革了這件事,嫌路遠可以不出人,改出錢,政府再拿這筆錢找人去戍邊。

結果〈過秦論〉直接講仁義不施,這是什麼結論?分析問題不是隨便加個標籤就算數啊!好比看到人失敗就歸諸於他智能不足。這樣的文章卻拿來當課文,這何止戕害文學心靈,還連帶戕害下一代的分析能力吶。

跟〈過秦論〉類似的還有〈與陳伯之書〉,有人去考證該文根本跟自我感覺良好的選舉文宣沒兩樣。

其實我是認同,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可以在學生的人格養成階段,為其道德觀念打下基礎,但古文也並不是每篇都值得花時間學習,當我們在為對岸學生語言能力超越我國而感到恐慌時,要想到人家花在文言文教育的時間只有我們台灣1/2啊。這樣看來,問題點該在於我們的國文教育欠缺效率與必要性,對岸學生語言能力超越我國的事實,反而証成了文言文該被刪減這一結論。

arrow
arrow

    占卜師子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