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碗裝泡麵上漲到53塊,朝野為此吵鬧不休,在我看來倒是覺得很怪。

說起來,泡麵不是主食,也稱不上是民生大宗物資,鹽分跟熱量都太高,營養又太少,還可能混進不少傷肝致癌的人工添加物,如BHT、抗氧化劑。這食品方便歸方便,但不值得提倡,不管售價高低,實在不該是討論的重點。

除了健康因素以外,我根本也認為不該買這波趁機漲價的泡麵,甚至要反過來抵制,就算做不到,至少也該減少購買泡麵。原因有二:1.購買泡麵是劫貧濟富,減損我們平民百姓努力所得,去增加財團與大盤的獲利,2.購買泡麵是出賣台灣,白白把利益送給外國人,而減損台灣人的獲利空間與經濟實力。

我們先分析第一點:為何買泡麵是劫貧濟富? 簡單比較一下相近商品的價格,會發現這次的漲價根本不合理,這波泡麵漲價的主因,表面上看,是因為國際原物料上漲,導致國內泡麵市占率居冠的xx集團決定調漲,但有人同樣是去超商,買xx出品的牛肉湯泡麵跟紅燒牛肉調理包,也只要43元,價碼比xx集團生產的碗裝泡麵少10塊,份量還更大。亦即同一家公司出產的食品,售價低的那個,內容物還比較豐富,這是什麼巫術?這總不是物料上漲所致了吧!這些大盤、製造商都難脫藉故漲價的嫌疑:拿國際物料上漲當理由,趁機調漲售價,想從中賺一波獲利。

這可不是空穴來風的推測,我們可以透過比對股價漲跌,就知道這些財團真的賺很大,這還上了新聞呢,比如右邊這則:2大超商龍頭 拚股價拚業績。 也難怪一些有先見之明的人,看到這些新聞會說:超商為了拼股價、拚業績、拚利潤...拼命把上架商品提高售價,消費者只能當凱子、冤大頭。對啊,我們何必要當冤大頭買泡麵,幫超商衝業績?衝股價?衝利潤?

那又為何會說購買泡麵是出賣台灣? 要知道,振興經濟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擴大內需,但當我們買越多進口貨物時,我們就是一邊在減少內需,減少台灣經濟復甦的力道,一邊還資助他國振興經濟!所以之前發放消費券時,就有人大力宣揚此一觀點,以求發揮消費券的最大效益。

而根據同樣的原則來看待泡麵這個食品,會發現泡麵的主要原料是麵粉,我國麵粉又全賴進口,我們進口越多麵粉,代表我們把越多的錢送去給外國人賺走,而每個人可支配的資金是有限的,有一部分的錢花去買進口,買台灣自產商品的錢,當然就少了。

尤其自去年六月開始,國際間的小麥價格因被投資客盯上而飆漲,雖然全球小麥產量是持續增加,今年產量又更勝往年,但小麥的價格卻從每英斗435.6美元漲至714美元,今年二月最貴,高達每英斗高達867美元。因為有天災當炒作話題,所以小麥價格就高了,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對小麥的需求持續增加,那這中間的價差,就是給這些國外的無良投資客賺走了。這些錢難道還會回饋到我們台灣嗎?可想而知是絕不可能!說得極端點,我們每多買一份小麥,就是在讓邪惡的外國炒家更強一分,讓我們自己更弱一分。

遺憾的是,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財力與勢力可以解決這種國際級的投機炒作行為,唯一的作法,就是讓炒家自我毀滅。而台灣憑藉什麼撐過這段小麥高漲的時期呢?答案就是現在驐政府所倡導的:多吃一口飯!

   

這行動絕對不只是增加糧食自給率、減少休耕面積、增加綠化空間減少二氧化碳這些好處,還連帶可以加快糧價炒家自我毀滅的速度,擴大內需、提振台灣景氣,這才是在解決糧價問題,才是愛台灣啊!

尤其如果有在注意台灣現在的物價會發現,台灣的農產品現在簡直便宜得不像話,三顆大白菜的價值都比不上一個碗裝泡麵啦!我去了一趟自家附近的超市,所見亦然,有圖為證: 看下圖的馬鈴薯跟芹菜,可是一包19,一包22的賣著:

而下面這張照片裡,花椰菜一棵14,萵苣兩顆22,金針姑一大盒8塊在賣。
我最後買了萵苣跟一顆29元的山東大白菜,可惜沒拍到當天的大白菜,依稀記得是一顆17啊!

 

這萵苣洗了洗就可以生吃,味道甘甜多汁,甚至不需額外加什麼醬汁,真是好農產,不買嗎?台灣自產的作物如此的物美價廉,鄉親啊,不去趟超市或傳統市場支持一下嗎?何必硬要去買不健康的泡麵呢?那種東西要漲你就給它漲,等它漲到不想漲了,自然就會跌價啦!記得之前有些產品就這樣,硬是要拉高售價,沒人買之後,還不就只好偷偷把價格給調降,不然就是搭配39元、49元促銷方案在銷售,再不然就是悄悄下架消失掉啦。飲食習慣不要太僵化,因炒作而生的糧價上漲問題自然消弭於無形。

ps.買菜那天是因為某個朋友好意要幫我煮一鍋豆漿火鍋,我看他只用白菜做底,加了幾種菇類跟調味料,食材切一切放一放,交給電子燉鍋處理就好,雖然純素,卻滿室生香,等到我寫這文章時,才想到可以寫一下那火鍋作法,但待到這時才想起來,當然沒拍照留念囉,只好等下次煮時再拍拍寫寫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占卜師子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