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篇文章,是導因於一個朋友撰文提及社會契約論,此文把當時看他文章聯想到的一些事記錄下來,其實也想推錢穆所撰《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一書。順便談談中國跟台灣的政治體制崩潰的可能性。
正文:
比起西方諸國,中國的理性思維覺醒得很早,主要是因為當年武王伐紂,用閃電斬首戰竟然意外以小勝大,那時的商也是個武力鼎盛的部族,此外還極度諂媚鬼神。在那個民智未開的時代,這簡直是無敵的存在。但商還是敗戰並失去了把持五百年以上的領導權。
這在當時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傳說周武王甚至沒有做好統治中原的準備,還跑去問了商朝遺民箕子治國之道。那時的知識份子心中難免納悶「呃,不是說一個部族的興盛,是由上天決定的嗎?那中原諸國裡,諂媚鬼神沒有贏過商朝的,但商還是滅了。所以諂媚沒法獲得上天的認同嗎?那要怎麼獲得上天的認同,以確保國家長治久安?」
當時周朝的智者思考出來的答案是「政權的維繫應該就在於民心,只有把握民心,才能保有天命。」這個核心思維在後來的在後來三千年間,成為中國政治思想的主流。
但這個想法,又產生了另一個問題,怎麼把握民心?當時周朝的智者以為:我們當一邊分封族人與功臣,搞武力殖民,擴大周朝的影響力,一邊又讓表現好、勢力大的諸侯回朝廷當官,然後用禮法來制約他們的身心。每個諸侯國也用類似的方法,來穩固自己的統治基礎,如果有人違背這個規則,就由周天子號召全天下的諸侯來討伐他。這樣,天下就長治久安啦!
可惜這個作法,最後還是造成了軍閥割據,開啟了五百年的亂世。到了漢代,最初漢人也想學周人搞封建,卻又惹出了七國之亂,所以後來漢人只好朝中央集權發展。但搞中央集權,又要如何把握民心呢?想中國幅員廣大,天高皇帝遠,廣大基層人民的普遍認知是「帝力於我何有哉?」,個別凶悍點的,可還會想著「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彼可取而代之」。